核心提要: 1.11月11日卫健委发布优化防疫工作的20条措施,新20条把隔离政策调整为“5+3”,取消了入境航班熔断机制,不再判断密接的密接。这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基于现在的病毒特性和医疗资源,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 2.做出这样修改的原因有三点,直接原因是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于原始毒株和其他变异体,仅有3.4天。间接原因是由于疫苗接种人群比例超过90%,人群免疫力上升。深层原因是公共卫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调整防疫政策可以给更多人带来有质量的生存时间。 该来的终于来了! 简直就是一声炸雷平地起!针对新冠疫情各地一刀切管控过度防疫的情况,国家终于出重手了! 就在昨天,国家出台关于新冠防疫最新政策出台,对新冠防疫做出了大幅调整,可以说事关我们老百姓的巨大调整!第一时间把这个调整重点给大家解读一下,总结了六大改变!尤其是最后一条释放了重大信号! 一、严格控制核酸检测范围 可能很多网友都感同身受,一些地方哪怕是零星疫情,动不动就全城核酸,甚至是天天检测核酸,既浪费了广大民众的时间,也严重的劳民伤财。以至于很多网友都纷纷吐槽,不是在去做核酸,就是在做核酸的路上。我们看到这次最新规定,那就是,一般情况下不得动不动在进行全城核酸,只是根据病情管控的链条以及摸排不清的区域展开部分定点核酸。 这就相当于直接叫停动不动全程核酸的抗疫打法了!这对一些地方的财政或者是对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二、缩减风险划分范围,取消中风险地区 新规规定,由之前的高、中、低风险管控,调整为高、低管理,也就是说,没有中风险地区之说了,这无形当中,大范围的减少了受牵连百姓的封控范围,最大限度的减少新冠疫情对老百姓民生的影响。 三、缩短密接者隔离时间很多老铁都知道,我们此前的防疫政策就是从高风险区域或者是密接人员都要进行7+3的隔离政策。而这次调整之后,将原来的密接有七天集中隔离三天居家隔离,如今改为五天集中隔离三天居家隔离,缩短了隔离时间。 四、取消对次密接的管控,高风险区返乡不再集中隔离 各地都有对新冠感染者直接接触者为密接人员,和密接人员有接触的称之为次密接,过去,我们对次密接人员也要集中隔离,这次最新规定已经取消了关于次密接人员的相关管控措施,这可是一个重大举措啊!与此同时,将原来的从高风险区域返回者七天集中隔离,如今改成七天居家隔离,不用集中隔离了!这是对广大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五、取消国外航班熔断制度 这次调整还有一个重磅调整,那就是取消航班熔断机制,并且将登机前48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改为48小时一次核酸阴性证明即可,也就是说,从即日起,过去一票难求的国外留学生可以正常往返国内了。 六、将对过度防疫进行追责 这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这次防疫新规规定,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长时间不解封等各类层层加码行动,加大曝光力度,并对过度防疫造成严重后果者严肃追责。 在很多人眼里,这些是“放开”的信号。 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次调整的核心在于:基于现在的病毒特性和医疗资源,尽可能降低对民生的影响,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 入境隔离为何由“7+3”调整为“5+3”。 为什么这样修改?以入境时间为例,入境隔离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因素是新冠病毒的潜伏期,间接影响因素是人群的免疫力,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是公共卫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首先是潜伏期,在人群缺乏免疫的情况下,一个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的平均潜伏期是7天,如果对入境者只隔离3天,显然是不够的;相反一个病毒的平均潜伏期是3天,结果要求隔离14天,那对人力物力也是很大的浪费。 疫情期间各国的隔离期在逐渐缩短,包括我们也是一样,比如将之前的“14+7”改为“7+3”,因为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于原始毒株和之前其他变异体,从最初的6.6天缩短至3.4天,接近季节性冠状病毒。 除了潜伏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人群的免疫力。 人群免疫力来自于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同时也受到时间因素和新变异体的影响。混合免疫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人群在病毒冲击之下有多大缓冲能力。 目前国内全程接种人群覆盖人口比例90%,加强接种覆盖57%,加上奥密克戎本身内生致病力降低,在感染后重症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降低了。 所以入境隔离时间的最终考量因素,是公共卫生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为何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对于短潜伏期、高传染性并且造成大量无症状感染的病毒而言,进一步延长隔离时间在理论上对于降低本土感染会有帮助,但是作用有限。 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用于延长生命、改善健康的资源是有限的。 在相同的经济成本下,设计良好的公共卫生对策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更有质量的生存时间。这一点也反映在另外一个调整上——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根据有限的研究,次密接的阳性率实际上很低,但是群体很大,而对次密接的监管增加疾控和基层人员大量工作。所以这次不再判定次密接,也是基于节省有限的公卫资源。 这次防疫二十条中,为何反复强调的一点是保护弱势群体? 比如第17条,“指导社区与医疗机构、药房等建立直通热线,小区配备专车,做好服务衔接,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诊,保障居民治疗、用药等需求。” 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我相信会有利于急重症、慢性病和孕产妇的就诊。之前一些地方出现过度防疫,仅有很少的感染病例、甚至没有感染病例就实施大面积静默,这必然会造成特殊群体的就医困难,因此我们也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求助帖,这种一刀切的过度防疫是与“生命至上”的理念相违背的。 但是,虽然强调不得推诿矩阵,实际上这个压力是直接传递给医院了,如何落实是个难点。医护力量本身很紧缺,尤其在疫情暴发时大量医护人员需要支援核酸检测和方舱医院,剩余的医护人员不能拒收患者,那出现了院感谁来担责?这些都需要有详细的预案。 冬季本身是传染病高发季节,2020年、2021年全球最大的两波浪潮都是发生在冬季。而公卫和临床资源是有限的。对于个人而言,这个冬天继续做好各种防疫措施,比如戴好口罩、勤洗手,这些物理防控措施始终有效,另外还没接种加强针的尽快接种,家中适当储备一些必要的药物,保护好自己和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 抖音儲值 https://www.cvpka.com/tw/p/dou-yin-chu-zhi/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寿县资讯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