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慧君 https://m.fh21.com.cn/doctor/603439/ 时间要打多久,我想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是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1953年2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对抗美援朝战争做了简短总结。 这一席话,并不单纯针对这场战役,而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宣战”。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国人,面对美帝国主义,绝对不能心存幻想,只要对方出击中国底线,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中国人从来不怕任何一方势力,中国军人不仅能战善战,更能胜战。 同时这番话也在告诉世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帝国主义若是有插手中国内政的想法,必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击。 而这里的内政,便是指台湾问题。 新中国的光荣战斗任务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兵力在共产党的清扫下狼狈逃至台湾。 国民党的逃窜举动对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从其企图以台湾海峡为天堑而割据的举动而言,这无疑影响了国家统一的进程。 因此,以毛泽东为首中共中央领导层为实现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任务,决定对蜷缩于台湾的国民党残余部队发起进攻,进行解放台湾的光荣战斗任务。 “解放台湾”口号的第一次提起是在1949年3月15日,当时新华社在国共内战时期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而其中“一定要解放台湾”的话语,也就此在人民向心力作用下,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80句口号之一。 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中央领导层对台湾问题的看重,另一方面,则说明美帝国主义对台湾的渗透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关于台湾问题,毛主席早在人民解放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后,便将其纳入了解放全中国的日程中。 在1949年2月1日至3日,在毛泽东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秘密晤谈期间便谈到了这个问题,毛泽东以解放战争的目前形势,对台湾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不可争辩的,但那里还有一个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这样,台湾问题就非常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判断永远都是超前的,美国想要插手我国内政的想法以及企图用台湾“划峡而治”的图谋十分明显,想要解放台湾,必须使用雷霆手段。 1950年初,战略形势发生了更利于我军解放台湾的变化,全国人民对于解放台湾的热情也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元旦期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将解放台湾作为新中国195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就有关攻台作战的战费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中央军委对解放台湾的问题,也决定了攻击顺序——“逐岛攻击,最后夺取台湾”。 这种“分而食之”的战略方针,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军费和人员伤亡,也能够通过众多小型战役的胜利,增加全国人民的高昂士气和凝聚力,从而让国民党部队造成内部恐慌。 同年6月,“夺岛”进入白热化,粟裕和张震带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决定采用东西夹击、海空并举的方式,准备在15天内结束战斗。 但就在全国举国民众一心解放台湾时,美国借朝鲜战争之手,对解放台湾的中国内政进行了干预。 50年代的博弈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就在全球人民将目光凝聚在这个半岛上时,美军于6月27日在远隔战区万里的地方采取了一个和战局毫不相干的军事行动——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这一举动所包含的狼子野心自然不用多讲,但却从根本上搅乱了我军解放台湾的计划,从而致使中共中央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 因为台湾问题本就是中国内政问题,如今美国“横插一脚”却为其增加了一层国际博弈的面纱,如果强行解放,那就要面临更多的阻碍。 9月26日,朱德在对全国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的讲话中谈及此事,他告诉全中国人民美国对朝鲜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完全是因为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同时也根据近几十年国内外的抗战经验,证明了一个道理:只有建设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坚决地反对国内外的反革命战争,才能确保民族的自由、人民的和平与幸福。 而想要建设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从两个层面下手——充分的物质条件和政治工作条件。 简单来讲,就是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国际话语权。 于是在人民上下一心的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向帝国主义“亮剑”——抗美援朝。 毛泽东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不仅是为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和平建设,更是为了避免美帝得寸进尺,侵略中国。 他将朝鲜、台湾、越南比喻成三把尖刀,如果这三把尖刀都被美国所利用,那面对中国的就只能是“我为鱼肉”的局面。 在抗美援朝的战役中,人民志愿军爆发出超强的战斗力和意志力,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16国联合军成功打退,以至于现在美军谈及那场战役,依旧心有余悸。 这场战斗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发展博取了成长的机会,也使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了质的变化。 中国人民也以此摆脱了旧社会积贫积弱的局面,摆脱了西方列强羸弱的固有印象。 这一战,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战,同样是中国人民的决心之战,它通过无数先辈的热血和战斗的胜利,告诉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分子:想要插手中国内政,想要对中国形成侵略包围,必然会遭受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击。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想法从来没有出错,新中国通过这场战役获得了苏联援建的156个成套的工业项目,在短时间内完成了初步工业化,为之后的崛起夯实了基础。 朝鲜战争结束后,中美视线再次凝聚在台湾岛这一焦点上,而台湾问题也在此时成为中美关系中至为敏感的、核心的问题。 因两国博弈的关系,在朝鲜战争结束的半年后,第一次台海危机爆发。 随着时代变化的战略目标 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 他认为杜鲁门政府在对中关系上过于消极和徒劳,从而导致朝鲜战争的失败。 为了维护和增强美国的霸权地位,他提出了“大规模报复”的战略,决定以积极的、大胆地“解放政策”取而代之。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与当年9月和台湾国民党集团签订了《军事协调谅解协定》,并负责国民党军队的整编训练和装备、战援支持。 为了更好地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领土,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美国还在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大陈岛附近岛屿设立防区,并在台北设立“协调参谋部”,企图台湾海峡为界限划峡而治,制造“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对立关系。 针对此局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做出了一致决定——必须解放台湾。 毛泽东表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经济恢复和工业发展成为了短暂的重心,如今若是再不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还不进行解放统一的工作,那将会犯一个严重的政治错误。 为此,全国人民万众一心,达成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目标。 “如果我们不提出解放台湾,保持不了祖国的完整版图,我们就会犯错误,也对不起我们的祖先。因此,我们要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各方面进行工作,军事上、外交上、政治上、经济上都要做工作。对于国际共管的主张,我们绝对不能同意。” 但此时台湾岛上除了国民党和美军以外,还有众多百姓,如果两军开战,百姓必定会受到牵连。 为了保证岛上普通人的安全,毛泽东决定以炮击金门的方式保持同台湾当局的接触,并传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 这种“外交加武力”的形势在当时并不少见,可此时的台湾已经被美军严重渗透,美国为了阻碍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不仅要求蒋介石无视和谈的机会,反而还加剧了割据对峙的紧张关系。 而这种关系的变化,在文献中非常明显。 毛泽东起草、彭德怀发布的《告台湾同胞书》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我们都是中国人。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 其背后隐藏的深意,除了小惩大诫,和平解放以外,还在暗语中指出不要成为美国人的棋子。 之后因蒋介石的执迷不悟和美帝国插手他国内政的行径,毛泽东再次起草了炮击的目的:“如果不要和谈,打是免不了的。”“要打就打,要停就停。” 中国人爱好和平,在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后,更是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 所以中共中央在对台态度上,一直都是“只要你好好配合解放统一,那就有好果子吃,如果不和谈,那就下场就只有武统。” 1955年2月,当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陈岛后,美国政府察觉到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想要使用核武器的倾向明显增加。 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毛泽东虽然意识到此举会将其上升到国际高度,但依旧在维持国际谈判的同时,对美国释放中国人民决不放弃台湾的决心。 他一方面安排周恩来在国际上进行谈判、创造条件,另一方在国内进行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多兵种大规模军演。 而这次军演的内容,便是模拟在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如何进行防原子、防化、防登陆和抗登陆的作战演习。 这次演习的效果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高度评价,同时也让美国了解到,想要以核武器来威胁中国是痴心妄想,中国人民对祖国统一的决心是任何武器都无法摧毁的。 最终,美国在中国人民铁的意志和国际形势上,不得不被迫走向谈判的道路。 1955年军演 结语 1956年9月30日,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会晤中,毛泽东对台湾局势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台湾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通往华盛顿,而另一条通往北京”。 可身处棋盘中的三方都清楚,在这场博弈中,中美是执棋者,台湾的执政党只是一枚棋子。 美国想要以台湾作牵制,一方面捆绑中国前进的脚步,另一方面分裂中国,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而中国在那个时期何尝不是以台湾为媒介,通过台湾与美对话,使中美两国经济接轨,从而快速进行发展。 毛泽东与苏加诺会晤 台湾是美国在亚洲大陆的重要棋子,同样也是中国在美苏冷战期间的“缓兵之计”、发展之道。 回头看,当中美关系缓和时,中国经济和军事飞速发展;当中美关系紧张复杂时,政治压力和军事恐慌永远都在台湾的执政党身上。 而毛泽东那句话的含义,也是在告诉台湾:回归是大势所趋,美国因为利益和局势插手台湾事务,终究也会因为利益和局势抛弃台湾,只有早日统一,早日解放,才是台湾唯一的出路。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寿县资讯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